《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 汉纪三十五
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辛丑,公元41年)
【原文】
春,正月,赵孝公良薨。初,怀县大姓李子春二孙杀人,怀令赵穷治其奸,二孙自杀,收系子春。京师贵戚为请者数十,终不听。及良病,上临视之,问所欲言,良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他所欲。”良无复言。既薨,上追思良,乃贳出子春。迁为平原太守。
【译文】
春季,正月,赵孝公刘良去世。当初,怀县大姓李子春的两个孙子杀人,怀县县令赵深入追究凶犯,两个孙子自杀,李子春被捕入狱。洛陽的皇亲国戚有数十人替李子春说情,赵始终不答应。及至刘良病重,刘秀到他家探望,问他有什么话要说。刘良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往深厚。现在他犯罪,怀县县令赵要杀他,我愿乞求饶他一命。”刘秀说:“官吏尊奉法律,不能歪曲。请另外说其他的愿望。”刘良不再说话。刘良去世后,刘秀追念刘良,才赦免释放了李子春,提拔赵为平原太守。
【解析】
上面材料有一条隐藏的线,度田。
结合之前文章提到的内容,刘秀度田核心问题其实是地主豪强的土地兼并。
度田莫种程度上就是把土地从他们手中拿出来再分配或者多收他们的税。
这个过程必然会遇到极大的阻力,也必然会要对一些人动刀子。
但又因为干系太大,如果用阻碍度田对这些地主豪强动手,天下必定动荡。
可以预见,地主豪强要动,不会用度田为理由,但动一些官僚却可以用度田不利为理由,毕竟这个是他们的工作。
回到上面材料,河内郡郡治怀县大姓李子春的两个孙子杀人,被县令赵熹逮住狠狠处置,不但李子春的孙子自杀,而且李子春也被下了大牢。
赵熹的想法是以此事为突破口,逼迫大姓李氏在度田上的配合或者让步。
从策略操作上来说是很常见的打法。
材料到这里其实还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后面数十个皇亲国戚来替李子春求情,乃至于刘秀的叔叔刘良在临终前都要帮忙说话,这个就很不寻常的了。
李子春何德何能?
注意看李子春所在河内怀县距离洛阳极近,材料中点出他为大姓,说明在地方上颇有影响力和资产。
还记不记得前几天的文章提到的刘秀和东海公刘阳的对话”河南、南阳不可问“
南阳刘秀老家,河南并不是今天的河南,而是河南郡,帝都洛阳周边。
这些地方皇亲国戚多,有权有势还有钱,一般来说土地兼并必定是从这些地方开始,渐渐向周边扩散。
当河南兼并的差不多了,靠近河南的河内郡就会成为这些皇亲国戚兼并的首选,比如买土地、盖庄园等等。
大姓李子春的作用就显现出来,皇亲国戚兼并土地的白手套或执行人。
而李子春平时也少不了对这些皇亲国戚大送特送。
否则为什么皇亲国戚会为之说话,必定是动他牵动了皇亲国戚们的利益。
但为什么刘良会在临死前帮忙说话的?
及良病,上临视之,问所欲言,良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欲杀之,愿乞其命。”······良无复言。
要是知道,像刘良这种身份的人,临终前和皇帝提个要求,只要不过分一般都会答应,这个可是绝佳的机会,为什么刘良会提李子春?
咱们把场景还原一番。
刘良生病,命不久矣,刘秀前来探望。
忆往昔,金戈铁马,几多至亲埋没沙场阴阳隔。
念今朝,荣华富贵,儿孙满堂心中记挂放不下。
刘秀一把鼻涕一把泪,答应好好照顾刘良的后代。
刘秀正要问叔叔还有啥话要交代时,刘良却冷不丁冒出一句“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欲杀之,愿乞其命。”
却把刘秀夹在火上烤,毕竟人之将死,提出要求答应也没啥。
但这事,就如刘秀说所:”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他所欲。“
放李子春事小,要这样以后都如此搞,天下法纪何在。
于是刘良不说话了。
为什么刘良会开口给李子春说话,尤其是在刘秀面前帮忙。
说白了李子春花了大价钱,许诺只要帮忙开口,无论结果如何,都会送上点什么。
刘良想着,反正一句话的事,试试呗。
至于这事成不成,并不太在乎,反倒是能在临终前为子孙再谋点家产何乐不为?
从刘秀角度去看这是就有点不舒服了。
首先,刘良求情这事可以商榷,问题是刘良为谁求情,如果是皇亲国戚或者当朝大员本身就在权力圈之内的人,还能说得过去。
这个李子春是个什么玩意,不过和你刘良玩得好你就帮他求情,这求情太廉价了吧。
其次,这个头不好开, 这个很好理解,刘良求情刘秀要是答应了,将来别的皇亲国戚都来求情,刘秀答不答应?
最后,一旦刘秀答应了,毫无疑问会成为一个非常坏的案例,到时候那些不法之人说不定就故意和皇亲国戚勾搭一起或利益输送,就为搞个保命符,这事就变味了。
所以刘秀很犹豫,拒绝了刘良的要求。
而刘良也可能没想到,之前铺垫得不错,再加上自己快不行以及答应了他的一些要求,自己的期望已经被太高了,结果现在刘秀不答应,落差之下难免不爽。
虽然刘秀没有答应刘良,但是最后却在刘良死后将李子春放了出来。
讲实话,这个就有点里外不是人的味道。
人已经死了,而且又说了这么硬的话就刚到底,现在又放出来,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闲扯】
上面材料有意思的在于刘秀为什么拒绝刘良。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有很多,你找别人帮忙,或者别人找你帮忙。
好比说你请对方办事,对方肯定会问是什么事,一般来说会衡量三个东西。
第一,这事的难度,自己能不能办、要花多少成本、有没有风险、有没有好处。
这个很好理解,趋利避害。
第二,这事和你有没有关系,因为有的是你自己的事,有的时候是绕了好几层关系的。像这种就属于可帮可不帮的,毕竟和这个人不熟。
你得反过来想,有的时候别人帮你,很大程度是因为你这个人或者说和你的关系不错所以才帮忙,但现在你却利用你和他的关系来替其他人求情帮忙。
说好听的叫借花献佛,说难听的中间有什么利益纠葛,你拿这人做利益套现都说不清楚。
类似这种绕了好几圈的都会问清楚,如果说和你是强关系,比如血亲等等,多少帮一帮。
但如果这绕关系的是那种八竿子打不上的,除非这个朋友有的资源是对方需要的,否则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三,看你这个人如何值不值得帮。
到这里其实就是看你这个人了,一方面看你与这个你求帮忙之间的关系到没到他出手,另一方面就是看你这个人的品性如何。
比如是否靠谱、是否记恩等等。
总而言之,衡量别人求你帮忙,你是否要帮,可以照上面顺着捋一捋。
亦或者,你相求别人帮忙,提高成功率,那么你也可以照着上面来捋一捋看如何切入。
一般来说,社会上地位越高的人,必定会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人打着各种旗号请其帮忙。
有可能大多数事情都是举手之劳、一个电话,但这事很烦人。
有的时候,学会拒绝当真是一门学问。
而拒绝的真正含义,并不是隔绝所有人,恰恰拒绝的含义是筛选。
至于筛选什么,留给你思考!